—新聞中心—
五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核心提示:中國秸稈網綜合報道,五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薦如下: 1 秸稈直接還田技術 1.1秸稈機械混埋還田技術秸稈機械化混埋還田技
中國秸稈網綜合報道,五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薦如下:
1 秸稈直接還田技術
1.1秸稈機械混埋還田技術
秸稈機械化混埋還田技術,就是用秸稈切碎機械將摘穗后的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地拋撒在地表,隨即采用旋耕設備耕翻入土,使秸稈與表層土壤充分混勻,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爛,達到改善土壤的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促進農作物持續增產的一項簡便易操作的適用技術。
1.2秸稈機械翻埋還田技術
秸稈機械翻埋還田技術就是用秸稈粉碎機將摘穗后的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有利于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并減少病蟲危害。
1.3秸稈覆蓋還田技術
秸稈覆蓋還田技術指在農作物收獲前,套播下茬作物,將秸稈粉碎或整稈直接均勻覆蓋在地表,或在作物收獲秸稈覆蓋后,進行下茬作物免耕直播的技術,或將收獲的秸稈覆蓋到其它田塊,從而起到調節地溫、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的作用,而且能夠有效緩解茬口矛盾、節省勞力和能源、減少投入。覆蓋還田一般分五種情況:一是套播作物,在前茬作物收獲前將下茬作物撒播田間,作物收獲時適當留高茬秸稈覆蓋于地表;二是直播作物,在播種后、出苗前,將秸稈均勻鋪蓋于耕地土壤表面;三是移栽作物如油菜、紅薯、瓜類等,先將秸稈覆蓋于地表,然后移栽;四是夏播寬行作物如棉花等,***后一次中耕除草施肥后再覆蓋秸稈;五是果樹、茶桑等,將農作物秸稈取出,異地覆蓋。
2 秸稈腐熟還田技術
添加腐熟劑秸稈還田技術是通過接種外源有機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劑(簡稱為腐熟劑),充分利用腐熟劑中大量木質纖維素降解菌,快速降解秸稈木質纖維物質,***終在適宜的營養、溫度、濕度、通氣量和pH值條件下,將秸稈分解礦化成為簡單的有機質、腐殖質以及礦物養分。它包括兩種方法,一是在秸稈直接還田時接種有機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劑,促進還田秸稈快速腐解;二是將秸稈堆積或堆漚在田頭路旁,接種有機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劑,待秸稈基本腐熟(腐爛)后再還田。
3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秸稈通過加入微生物菌種、催化劑和凈化劑,在通氧(空氣)的條件下,被重新分解為二氧化碳、有機質、礦物質、非金屬物質,并產生一定的熱量和大量抗病蟲的菌孢子,繼而通過一定的農藝設施把這些生成物提供給農作物,使農作物更好地生長發育。
4 秸稈有機肥生產技術
秸稈有機肥生產就是利用速腐劑中菌種制劑和各種酶類在一定濕度(秸稈持水量65%)和一定溫度下(50℃~70℃)劇烈活動,釋放能量,一方面將秸稈的纖維素很快分解;另一方面形成大量菌體蛋白,為植物直接吸收或轉化為腐殖質。通過創造微生物正常繁殖的良好環境條件,促進微生物代謝進程,加速有機物料分解,放出并聚集熱量,提高物料溫度,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獲得優質的有機肥料。
二、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
1 秸稈青(黃)貯技術
秸稈青貯的就是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給有益菌(乳酸菌等*********)提供有利的環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敗菌等在存留氧氣被耗盡后,活動減弱及至停止,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死多種微生物、保存飼料的目的。由于在青貯飼料中微生物發酵產生有用的代謝物,使青貯飼料帶有芳香、酸、甜等的味道,能大大提高食草牲畜的適口性。
2 秸稈堿化/氨化技術
氨化秸稈的作用機理有三個方面:一是堿化作用??梢允菇斩捴械睦w維素、半纖維素與木質素分離,并引起細胞壁膨脹,結構變得疏松,使反芻家畜瘤胃中的瘤胃液易于滲入,從而提高了秸稈的消化率。二是氨化作用。氨與秸稈中的有機物生成醋酸銨,這是一種非蛋白氮化合物,是反芻動物的瘤胃微生物的營養源,它能與有關元素一起進一步合成菌體蛋白質,而被動物吸收,從而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三是中和作用。氨能中和秸稈中潛在的酸度,為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良好的環境。
3 秸稈壓塊(顆粒)飼料加工技術
秸稈壓塊飼料是指將各種農作物秸稈經機械鍘切或揉搓粉碎之后,根據一定的飼料配方,與其它農副產品及飼料添加劑混合搭配,經過高溫高壓軋制而成的高密度塊狀飼料。秸稈壓塊飼料加工可將維生素、微量元素、非蛋白氮、添加劑等成分強化進顆粒飼料中,使飼料達到各種營養元素的平衡。
4 秸稈揉搓絲化加工技術
秸稈經過切碎或粉碎后,便于牲畜咀嚼,有利于提高采食量,減少秸稈浪費。但秸稈粉碎之后,縮短了飼料(草)在牲畜瘤胃內的停留時間,引起纖維物質消化率降低和反芻現象減少,并導致瘤胃pH值下降。所以,秸稈的切碎和粉碎不但會影響分離率和利用率,而且對牲畜的生理機能也有一定影響。秸稈揉搓絲化加工不僅具備秸稈切碎和粉碎處理的所有優點,而且分離了纖維素、半纖維素與木質素,同時由于秸稈絲較長,能夠延長其在瘤胃內的停留時間,有利于牲畜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既提高秸稈采食率,又提高秸稈轉化率的雙重功效。
5 秸稈微貯技術
將經過機械加工的秸稈貯存在一定設施(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內,通過添加微生物菌劑進行微生物發酵處理,使秸稈變成帶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飼料的技術稱為秸稈微生物發酵貯存技術,簡稱秸稈微貯技術。根據貯存設施的不同,秸稈微貯的方法主要有:水泥窖微貯法、土窖微貯法、塑料袋微貯法、壓捆窖內微貯法等四種。
三、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
1 秸稈基料食用菌種植技術
秸稈基料(基質)是指以秸稈為主要原料,加工或制備的主要為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條件,同時也能為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生長提供一定營養的有機固體物料。麥秸、稻草等禾本科秸稈是栽培草腐生菌類的優良原料之一,可以作為草腐生菌的碳源,通過搭配牛糞、麥麩、豆餅或米糠等氮源,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即可栽培出美味可口的雙孢蘑菇和草菇等。
2 秸稈植物栽培基質技術
秸稈植物栽培基質制備技術,是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有機廢棄物以調節C/N比、物理性狀(如孔隙度、滲透性等),同時調節水分使混合后物料含水量在60-70%,在通風干燥防雨環境中進行有氧高溫堆肥,使其腐殖化與穩定化。良好的無土栽培基質的理化性質應具有以下特點:
(1)可滿足種類較多的植物栽培,且滿足植物各個時期生長需求;
(2)有較輕的容重,操作方便,有利于基質的運輸;
(3)有較大的總孔隙度,吸水飽和后仍保持較大的通氣孔隙度,可為根系提供足夠的氧氣;
(4)絕熱性能良好,不會因夏季過熱、冬季過冷而損傷植物根系;
(5)吸水量大、持水力強;
(6)本身不帶土傳病蟲害。
四、秸稈燃料化利用技術
1 秸稈固化成型技術
秸稈固體成型燃料就是利用木質素充當粘合劑將松散的秸稈等農林剩余物擠壓成顆粒、塊狀和棒狀等成型燃料,具有******、潔凈、點火容易、二氧化碳零排放、便于貯運和運輸、易于實現產業化生產和規模應用等優點,是一種優質燃料,可為農村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用能,也可以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糧食烘干、蔬菜、煙葉等)、設施農業(溫室)、養殖業等不同規模的區域供熱燃料,另外也可以作為工業鍋爐和電廠的燃料,替代煤等化石能源。
2 秸稈熱解氣化技術
1 秸稈氣化技術
該技術是以生物質為原料,以氧氣(空氣、富氧或純氧)、水蒸汽或氫氣等作為氣化劑(或稱氣化介質),在高溫條件下通過熱化學反應將生物質中可燃的部分轉化為可燃氣的過程。生物質氣化時產生的氣體,主要有效成分為CO、H2和CH4等,稱為生物質燃氣。
2秸稈干餾技術
該技術是將秸稈經烘干或曬干、粉碎,在干餾釜中隔絕空氣加熱,制取醋酸、甲醇、木焦油抗聚劑、木餾油和木炭等產品的方法,亦稱秸稈炭氣油多聯產技術。通過秸稈干餾生產的木炭可稱之為機制秸稈木炭或機制木炭。根據溫度的不同,干餾可分為低溫干餾(溫度為500~580℃)、中溫干餾(溫度為660~750℃)和高溫干餾(溫度為900~1100℃)。100kg秸稈能夠生產秸稈木炭30 kg、秸稈醋液50 kg、秸稈氣體18kg。生物質的熱裂解及氣化還可產生生物炭,同時可獲得生物油及混合氣。
3 秸稈沼氣生產技術
1 戶用秸稈沼氣生產技術
沼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氣體,包括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少量的硫化氫(H2S)、氫氣(H2)、一氧化碳(CO)、氮氣(N2)等氣體,一般情況下,甲烷占50%~70%,二氧化碳占30%~40%,其他氣體含量極少。戶用秸稈沼氣生產技術是一種以現有農村戶用沼氣池為發酵載體,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發酵原料的厭氧發酵沼氣生產技術。
2 大中型秸稈沼氣生產技術
大中型秸稈沼氣生產技術是指以農作物秸稈(玉米秸稈、小麥秸稈、水稻秸稈等)為主要發酵原料,單個厭氧發酵裝置容積在3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氣生產技術。
五、秸稈原料化利用技術
1 秸稈人造板材生產技術
秸稈人造板是以麥秸或稻秸等秸稈為原料,經切斷、粉碎、干燥、分選、拌以異氰酸酯膠黏劑、鋪裝、預壓、熱壓、后處理(包括冷卻、裁邊、養生等)和砂光、檢測等各道工序制成的一種板材。我國秸稈人造板已成功開發出麥秸刨花板,稻草纖維板,玉米秸稈、棉稈、葵花稈碎料板,軟質秸稈復合墻體材料,秸稈塑料復合材料等多種秸稈產品。
2 秸稈復合材料生產技術
秸稈復合材料就是以可再生秸稈纖維為主要原料,配混一定比例的高分子聚合物基料(塑料原料),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工程等高技術手段,經特殊工藝處理后,加工成型的一種可逆性循環利用的多用途新型材料。這里所指秸稈類材料包括麥秸、稻草、麻桿、糠殼、棉秸桿、葵花桿、甘蔗渣、大豆皮、花生殼等,均為低值甚至負值的生物質資源,經過篩選、粉碎、研磨等工藝處理后,即成為木質性的工業原料,所以秸稈復合材料也稱為木塑復合材料。
3 秸稈清潔制漿技術
1有機溶劑制漿技術
有機溶劑法提取木質素就是充分利用有機溶劑(或和少量催化劑共同作用下)良好的溶解性和易揮發性,達到分離、水解或溶解植物中的木質素,使得木質素與纖維素充分、******分離的生產技術。生產中得到的纖維素可以直接作為造紙的紙漿;而得到的制漿廢液可以通過蒸餾法來回收有機溶劑,反復循環利用,整個過程形成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無廢水或少量廢水排放,能夠真正從源頭上防治制漿造紙廢水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通過蒸餾,可以純化木質素,得到的高純度有機木質素是良好的化工原料,也為木質素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條新途徑,避免了傳統造紙工業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和對資源的大量浪費。近年來有機溶劑制漿中研究較多的、發展前景良好的有機醇和有機酸法制漿。
2生物制漿技術
生物制漿是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分解木素的能力,來除去制漿原料中的木素,使植物組織與纖維彼此分離成紙漿的過程。生物制漿包括生物化學制漿和生物機械制漿。生物化學法制漿是將生物催解劑與其他助劑配成一定比例的水溶液后,其中的酶開始產生活性,將麥草等草類纖維用此溶液浸泡后,溶液中的活性成分會很快滲透到纖維內部,對木素、果膠等非纖維成分進行降解,將纖維分離。
3 DMC清潔制漿技術
在草料中加入DMC催化劑,使木質素狀態發生改變,軟化纖維,同時借助機械力的作用分離纖維;此過程中纖維和半纖維素無破壞,幾乎全部保留。DMC催化劑(制漿過程中使用)主要成份是有機物和無機鹽,其主要作用是軟化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能夠提高纖維的柔韌性,改性木質素(降低污染負荷)和分離出膠體和灰分。DMC清潔制漿法技術與傳統技術工藝與設備比較具有“三不”和“四無”的特點。“三不”:①不用愁“原料”(原料適用廣泛);②不用堿;③不用高溫高壓。“四無”:①無蒸煮設備;②無堿回收設備;③無污染物(水、汽、固)排放;④無二次污染。
4 秸稈塊墻體日光溫室構建技術
秸稈塊墻體日光溫室是一種利用壓縮成型的秸稈塊作為日光溫室墻體材料的農業設施。秸稈塊是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經成型裝備壓縮捆扎而成,秸稈塊墻體是以鋼結構為支撐,秸稈塊為填充材料,外表面安裝防護結構,內表面粉刷蓄熱材料(或不粉刷)而成的復合型結構墻體。秸稈塊墻體既具有保溫蓄熱性,還有調控溫室內空氣濕度、補充溫室內二氧化碳等功效。
5秸稈容器成型技術
秸稈容器成型技術,就是利用粉碎后的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秸稈(或預處理)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膠黏劑及其他助劑,在高速攪拌機中混合均勻,***后在秸稈容器成型機中壓縮成型冷卻固化的過程,形成不同形狀或用途秸稈產品的技術。與塑料盆缽相當,秸稈盆缽強度遠高于塑料盆缽,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韌性,產品環保性能達到國家室內裝飾材料環保標準(E1級)。秸稈盆缽一般可使用2~3年,使用期間不開裂,無霉變,廢棄后數年內可完全降解,無有毒有害殘留。陳舊秸稈盆缽加以回收,經破碎與堆肥處理,制成有機肥或花卉栽培基質,可以實現循環再利用。秸稈容器技術不僅提供了秸稈利用途徑,還有利于循環、生態和綠色農業的發展。
Copyright ? 2018 Zhong Chi 版權所有 哈爾濱重齒傳動設備有限公司 黑ICP備19000639號-1 技術支持:鴻孚科技